自从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爆发,浙江省于1月23日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至少要面临数月甚至更长的疫情考验。 浙江是绿茶大省,2~5月份是名优茶产销的关键时期,这场疫情与早春茶生产和绿茶销售旺季时间上高度重叠,对浙江茶产业的负面影响是必然的。文章就如何积极做好应对疫情影响下的春茶产销工作,思考今后浙江茶产业发展的方向,以供参考。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松阳县了解新茶生产情况
01
疫情对浙江茶产业的负面影响
当前是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关键时期,但到彻底解除疫情,预计还需要一些时间。而当前正是浙江省春茶产销的关键期,此次疫情对浙江茶产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必然的。受暖冬影响,加之1月下旬雨水充足,今年的浙江春茶自2月初温州、丽水零星开采以来,自南而北依次推进。截至2月29日,全省一半以上茶区已经开采,达到可规模开采标准的茶园面积近3.33万公顷(50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5%左右,然而受采工紧缺的影响,实际采摘率只有八成左右。概括起来,疫情对浙江茶产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早茶生产人工短缺情况加剧,早春茶产量影响较大
据统计,截至2月29日,以温州市为例,可规模开采面积已达57%,其中永嘉县可开采面积已达89.8%,苍南县、瑞安市、文成县和平阳县均达到70%左右。受疫情影响,存在采摘工短缺和茶青无人无场所收购等情况,申请复工茶企的员工到岗比例为75%左右,采制人工组织成本与难度有所增加,疫情对2月开采上市的早茶产区影响较大。目前疫情发展趋势和各项管控措施的时间节点尚不明确,对3月中下旬即将全面开采的重点产茶县的影响尚无法确定。
■全面复工还有待时日,茶旅结合经营受到一定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浙江省各茶叶主产区茶厂获批复工数仅为33%,且复工茶企员工到岗率不到七成,茶厂及时有序安全复工也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难题。若到3月中下旬仍然无法全面复工,浙江省春茶总体产量将有所下降,全年名优绿茶产量将受到影响。 而茶旅结合经营模式受影响较大,疫情导致春节假期无法营业,茶叶全产业链环节中第三产业直接全面遭受冲击。
■茶叶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面临较大压力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导致人力和防疫物资成本的投入增加明显。请工难导致组织接送、工资成本增加等,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成本。复工后需要配备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防护物资,人员就餐、居住相对隔离等条件要求提高,而茶叶运输、快递短期内无法恢复如常等,均间接导致茶叶生产成本增加。
■销售方式和流通渠道受阻,名优绿茶销售受到影响
受疫情影响,前期茶叶流通市场关停,目前尚在陆续复市,但因人流密度控制要求下,一位难求现象却又日益加重。 传统的面对面订货会、展示展销、茶文化节等活动也不能如往年一样红红火火如期举办。 而且疫情期间,茶馆、茶空间、茶饮店等消费量也明显下降。 名优绿茶的黄金销售期遭遇消费氛围和物流环境的影响,将导致浙江省以名优茶为主的业主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会有所下滑。
■劳动密集型名优茶减产,茶叶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浙江茶区仍然是以春季名优茶为主导,人工采摘、加工、包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 生产方式。 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实现梯度生产和拉长生产期的有效做法,预估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全省重点茶区均面临劳动用工洪峰的来临。 疫情导致春季的茶叶消费场景、频次和礼尚往来的需求均会有所下降,但茶叶健康、养生的功能需求不会改变,应对疫情适当增加机采、调整产品结构值得尝试。
02
浙江茶产业的机遇与变革
■茶叶的绿色保健养生作用将迎来高度受关注的契机
在经历过此次疫情危难之后,更多的消费者将对饮茶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等保健养生作用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肯定。将引发个人、家庭、团体等对茶叶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对培养更多消费者日常品饮茶叶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而绿茶产品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广大绿茶经销者可借此契机进一步加大饮茶有益健康的宣传力度。
■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更替将进一步加快步伐
此次疫情的爆发更是凸显了浙江茶产业用工难、用工贵的矛盾,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着重推进浙江省茶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加快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全方位“机器换人”和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浙江春江茶机自动清洁化生产线
■线上线下交易方式的融合创新将进一步完善
此次疫情对传统的茶叶市场模式、各类茶博会等茶事活动、茶馆、奶茶店等经营方式带来了困难和挑战。茶叶产品的消费有一定的体验需求,鼓励实体加强线上的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店铺经营,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线上沟通体验的销售方式应该是茶叶下一阶段的重要风口。茶叶产品的销售注重线下实体体验和线上交易的融合创新亟待进一步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业态创新将进一步提速
此次疫情虽然限制了礼尚往来的需求,但反而可能刺激大家提高日常饮用消费量。引导加大机采机制、适合大众消费的优质茶和“口粮茶”生产比重,增加茶食品、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比例,进一步调整优化浙江茶产业结构。
03
浙江春茶生产应对措施
■关注疫情、天气和茶芽生长动态
浙江省春茶一般从2月初在温州、丽水开采,至3月底推进至浙北的安吉,批量采摘则再迟10~15天。各地、各主体要密切关注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变化,加强茶园巡查,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引导春茶安全开采。
■密切关注“倒春寒”的可能发生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寒潮预警,做好灾前抢收、烟熏或喷雾等防御措施和灾后恢复准备工作。有条件开展茶园低温政策性保险的地区,要积极引导扩大保险覆盖面,减少受冻损失。
■及时做好茶厂开工准备
提前做好茶厂厂房、住宿区、卫浴区的清洁卫生,做好采茶用具清理和设备开机检修调试,准备好盛放鲜叶的安全器具和摊青设施,做到茶厂通风透气、整洁有序,确保加工设施正常开机与良好运行。
■组织做好劳务人员对接和防护培训
根据疫情动态和地方控制人员流动规定要求,结合茶叶生产劳力需求预估,做好采茶工和加工操作人员的组织落实工作。以村为单位,发动全村闲置劳动力参与采茶,重点组织60岁以内有采摘经验的人员。重点挖掘本地因疫情未外出打工的、身体健康的男女劳动力临时从事采茶和茶叶加工等工作。并与往年采茶工输入地经纪人保持联系,做好信息沟通,以便疫情过后及时解决采茶用工紧缺问题。掌握上岗人员健康状态和接触史,确保健康无患,并做好上岗前安全防护培训,保障上岗人员口罩等防护用品和卫生间卫生用品的配备,养成疫期不聚集、勤洗手等习惯。
■组织做好茶叶安全采摘与加工
在疫情未解除、当地防控规定允许情况下,提倡采取茶园分区块错开采摘和上山分散称量收集鲜叶。茶叶加工要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加工全过程应规范操作程序,以一人承担一个环节来有效降低人员集聚生产的问题。尽量使用自动智能加工设备和加工流水线作业,减少茶厂用工数量。视原料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茶类结构,错开茶类加工时段。
■引导推广机采新模式
鉴于今年采茶工短缺问题突出的预测,因地制宜引导备有采茶机的茶企与大户,前期采用“跑马采”,中、后期适度留养,扩大采茶机采摘比重。引导组建机采服务和代加工服务中介组织,开展第三方应急性、常规性茶叶生产服务,以保障有效的机采和加工能力。
■创新茶叶产销对接方式
茶青市场、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专卖店等单位应遵循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绝对做到不提前开市开门。通过建立微信群等自媒体手段建立茶青交易信息沟通,做好茶青的就地就近消化工作,建议采取加工企业与农户点对点对接、订单收青,或委托加工企业代加工等方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组织探索与销区茶商点对点对接联销模式,指导广大茶农茶企使用淘宝网、赶街网、京东等线上交易和现代物流手段。有条件的可开展网上春茶节等活动。
04
应对疫情的建议
■落实各项措施,扶持重点茶叶生产经营主体
鉴于疫情对茶叶产销带来的冲击,建议茶叶主产地各级政府,采取财政税收、金融帮扶、资金补贴等措施,切实扶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例如对企业现有贷款进行贴息、提供中长期贷款等金融支持;提供房租、水电费、缓交社保金等补贴;对疫情期间连锁门店和茶旅结合经营业绩下滑大的企业给予特别支持;给予疫情防控期间的生产经营补贴和稳岗补贴等,帮助茶叶主体渡过难关。同时,重点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资金流动性,提高综合运行效能。
■采用实用技术,调整全年生产经营计划方式
各产茶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暂缓或减少使用催芽肥,适当拉长茶叶采摘期,应用不同品种有效搭配和科学的修剪技术、合理错开采摘时期。可采取人工采茶与机械采茶相结合,机采茶鲜叶配以必要的分级分选工序,实行分级加工,力保春茶整体产量不减产、品质稳定。在头茬春茶结束后,马上增施速效有机肥,力争提高二春茶产量。二春茶采摘后立即进行夏季轻修剪,并追施一次速效有机肥,以保障秋茶产量。夏季新梢顶端细嫩的芽叶可考虑通过“打顶采”用于加工优质红茶,既能丰富产品品类,又为提高秋茶的产量和品质打下基础。
■抓住宣传契机,科普茶叶的健康养生功能
疫情发生以来,茶叶保健、健康功能的关注度提升明显。 从长远来看,疫情反而会刺激大家提高茶叶日常消费量。 绿茶具有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优势,建议抓住此次宣传契机,借势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影响力并扩大消费基础。 当前处于疫情后期,最主要是加强产销对接,加快消化因疫情导致的暂时性库存。强化科学宣传,提高广大民众对茶叶健康保健功能的认知程度。
■搭建更多平台,创新优化茶叶线上线下交易模式
此次疫情对线下面对面交易消费场景带来的冲击,倒逼主体深入思考如何创新优化配套的线上交易方式。 要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微信、唯品会、抖音、快手和自媒体平台等,拓展互联网市场,拉动更多的大众消费。 行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建立健全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体系,鼓励扶持交易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打造网上茶博会、网购春茶节等线上推广活动,适应新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助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
金晶,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从事茶产业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兼任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其他绿茶组副组长。获得2015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称号。先后参加茶叶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12项(其中主持3项),获部、省各类科技成果奖5项,参与编著正式出版的专业书籍8部,在专业期刊和杂志发表论文28篇,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9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4项,参与申请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累计培训茶叶加工、评茶员及茶艺师等相关技术人员超过900人次。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0年第1期(总第159期),文章标题:《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茶产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作者:金晶,罗列万,何卫中,李明。